文章摘要:近年来,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高质量建设,不断增强综合防御能力。 规划引领,落实责任。研究制定《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明确提出规划目标、建设策略,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,并将该规划作为《天津市应急管理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的子规划印发实施。2022...

近年来,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高质量建设,不断增强综合防御能力。

规划引领,落实责任。研究制定《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明确提出规划目标、建设策略,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,并将该规划作为《天津市应急管理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的子规划印发实施。2022年1月5日正式发布《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》,明确责任和工作任务,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、认定评估、管理维护、应急启用等工作做出明确要求。

规范管理,确保能用。市应急管理局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建、管、用情况开展全方位检查推动,通过网上核查,对照“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”中录入的天津市2600处避难场所信息进行逐条审核查对,确保数据要素完整全面。通过现场检查,对紧急避难场所(用于1天以内短期避险)现状和相关数据进行抽查核实,对受其他因素影响不适宜作为避难场所的进行核减,重点对2021年各区建设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(用于1—30天中期安置)、中心应急避难场所(用于30天以上长期安置)再次进行实地检查,动态掌握应急避难场所现状,确保紧急情况高效使用。

突出重点,逐步提升。向市城市管理委、市体育局、市商务局印发《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协调推进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函》,推进市级中心避难场所建设,目前已完成了5处中心避难场所设计方案编制工作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挂牌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由2018年底的84处提升到了2600处(其中:中心避难场所1处,固定避难场所28处,紧急避难场所2571处),有效避难面积2972公顷,可容纳避难人数2400余万人。全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.16平方米。

聚焦中心,持续强化。市应急局将紧盯“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,防大防猛防突发”目标任务,对标天津市“十项行动”,强化紧急避难场所的动态监管,加大检查督查力度,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数据库,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,不断夯实天津市防灾减灾救灾基础,切实发挥避难场所减灾避险、群众安置、稳定社会等重要作用,满足特大城市应对重大灾难事故的应急管理需求,提升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水平,及时、高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