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近日,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通过统计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现,每年5月进入立夏和汛期以后,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多发频发。为此,该厅采取有力措施,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态势。 统计显示,2016年至2021年,安徽省共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62起、死亡109人,其中5月至9月份发生事故31起,占总...

近日,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通过统计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现,每年5月进入立夏和汛期以后,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多发频发。为此,该厅采取有力措施,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态势。

统计显示,2016年至2021年,安徽省共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62起、死亡109人,其中5月至9月份发生事故31起,占总数的50%;较大事故11起、死亡36人;其中5月至9月发生较大事故7起,占比63.6%。今年以来全省发生2起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,分别为蚌埠市固镇县“1·11”中毒窒息较大事故、阜阳市颍东区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“5·11”中毒窒息较大事故。

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,举一反三,防范和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,安徽省安委会办公室、省应急管理厅对防范有限空间作业风险作出警示性部署。

开展有限空间安全风险排查。针对当前企业全面进入复工复产阶段,加之即将进入盛夏高温季节,有毒有害气体易挥发,汛期河道和城市地下管道疏浚,用水用电需求增大导致有限空间检维修增多等实际,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,督促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,特别是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工矿商贸企业以及市政工程建设、垃圾余热发电、燃气、热力、排水、卫生、环保等重点单位、重点区域、重点场所,要开展全方位的风险隐患排查。企业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要登记造册,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,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治到位。

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制度。凡可能产生或存有有害气体的施工作业,一律先由专业人员专用设备探测。凡涉及有限空间作业,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,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;必须做到“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”,严禁通风、检测不合格作业;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,设置安全警示标识,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;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,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;必须制定应急措施,现场配备应急装备,严禁盲目施救。

加大宣传教育提升防范意识。结合“5·12”防灾减灾日和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,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和效果,普及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安全常识和科学施救知识。要督促企业开展内部专题教育,落实岗前培训,切实使从业人员掌握危险作业风险和作业要求。在井下、地下等有限空间作业时,必须按要求做好个人安全防护,尤其是开展现场救援时,必须使用有毒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,施救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,坚决杜绝盲目施救,避免事故伤亡扩大。

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。要对全行业领域涉及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开展一次全面普查,并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监管台账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,严格按照《安徽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》等规定以及落实高危作业规程情况等开展监管执法,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以及违反高危作业规程等行为,充分运用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加大行刑衔接和惩戒力度,强化执法震慑。